土壤微生物專家—足立仁
1897年11月足立仁在札幌出生,後隨父親調職在橫濱長大。1910年13歲的足立仁進入橫濱第一中學校就讀,但可能是因父親過世的緣故,他寄養在親戚家中,所以1912年9月轉學至私立東京開成中學校。1915年中學校畢業的足立仁,因對已逝父親的母校抱有憧憬,嚮往到北海道求學,考取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原札幌農學校)預科,回到北海道求學。
1918年足立仁預科畢業後,直升第一年改制為北海道帝國大學的農學部農藝化學科。大學時期的研究重心即是土壤及肥料學領域。1921年足立仁大學畢業後,進入母校擔任農學部助手,很快地隔年3月就升任助教授;除了在大學教書之外,他也擔任師範學校、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教員講習會的講師。
1918年足立仁預科畢業後,直升第一年改制為北海道帝國大學的農學部農藝化學科。大學時期的研究重心即是土壤及肥料學領域。1921年足立仁大學畢業後,進入母校擔任農學部助手,很快地隔年3月就升任助教授;除了在大學教書之外,他也擔任師範學校、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教員講習會的講師。
海外研習
台北帝大理農學部的第一任部長大島金太郎是札幌農學校第十一屆的畢業生,大島畢業後一直在北海道的母校任教,他是足立在學時期的老師,同時也是足立後來在校任職時的上司。應是這一層原因,足立在臺北帝大創立前,大島延攬他成為理農學部的儲備教師。足立仁先以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教授名義任聘,接著前往歐美進行兩年的海外考察;對足立仁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到海外留學,同時又得以升等為帝國大學教授的機會。
大正15年(1926)足立仁前往德、英、美三國進行兩年的應用菌學(應用微生物學)海外研究。他大部分時間停留在德國,這期間他進入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土壤微生物研究所以及柏林大學(Universität zu Berlin) 研究所,學習使用堆肥的方法來提高農產品產值。
大正15年(1926)足立仁前往德、英、美三國進行兩年的應用菌學(應用微生物學)海外研究。他大部分時間停留在德國,這期間他進入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土壤微生物研究所以及柏林大學(Universität zu Berlin) 研究所,學習使用堆肥的方法來提高農產品產值。
足立仁(前排左二)留學德國時留影
相片來源:足立元彥提供,片倉佳史翻攝 *圖片及相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使用。
相片來源:足立元彥提供,片倉佳史翻攝 *圖片及相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使用。
台灣與海南島
1928年7月足立仁結束海外研究,正式獲聘為臺北帝大助教授兼附屬農林專門部教授,隔年升任大學教授。他在帝大負責應用菌學講座,講座相當於現今之研究室,每個講座由一位專任教授主持,專任教授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性,每個講座的經費預算獨立並附設圖書室,教授下面還有助教授、助手、講師、僱員等。
日人以臺灣為南方研究據點,台北帝大便是以南方研究為發展方向,而來到台灣的教授們自然成為最大力量。因此除了在台北帝大教學及研究,足立仁在土壤微生物的專長也運用到南方土地研究上面。為了配合政府進行海南島天然資源的開發及利用,1940年帝大成立了「臺北帝大海南島學術調查團」;1943年又成立了「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足立仁都是研究人員之一。
日人以臺灣為南方研究據點,台北帝大便是以南方研究為發展方向,而來到台灣的教授們自然成為最大力量。因此除了在台北帝大教學及研究,足立仁在土壤微生物的專長也運用到南方土地研究上面。為了配合政府進行海南島天然資源的開發及利用,1940年帝大成立了「臺北帝大海南島學術調查團」;1943年又成立了「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足立仁都是研究人員之一。
1942年開始,足立仁同時兼任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技師;1944年12月他奉命前往東京農林省出差。這次執行公務他帶著妻子、長女與次子同行;1945年8月,因為日本宣布戰敗而未再回到台灣,留下長子足立元彥一人在台的,約一年後才遣返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