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青田七六-七六聚樂部-和服形象圖

日本和服歷史

和服,日語:わふく(wafuku)。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衣著,原是對本土衣服的稱呼。直到1941年日本將和服認定為「國民禮服」。和服也是是日本的代表服飾,同時也是文化的載具,學習穿搭方式以及各個傳統象徵意涵,可以更理解日本文化。

和服與浴衣的差別

如下圖所示,「半襟、帶揚、帶締」有所不同。其它外表區別為:浴衣連內衣(肌着)共有兩層,配上木屐,一般不穿襪子;和服連內衣共有3層,必需穿襪子配上草屐。

 
青田七六-七六聚樂部-浴衣與和服的差異

和服的種類

和服 (日文:着物 きもの kimono)

我們平時說的「和服」,只算是一個總稱,和服的種類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別:

  1. 禮裝
  2. 準禮裝
  3. 便服

因應不同的場合、身分、季節,穿不同種類的和服。

 

什麼是小紋和服?

小紋是傳統的和服之一,是古時最常見的外出服,採用紙型印染技術,印出重覆的細小花紋然而,隨着時代的改變,其定義亦有所改變,現在無論圖案大小、圖案是否重覆,總之一般外出穿用的和服,都被稱為「小紋」。

什麼是訪問着? (日文:ほうもんぎ 準禮裝)

青田七六-七六聚樂部-一般和服與訪問着的差異

我們現在看到的訪問着,屬於和服禮的「準禮裝」,無論是已婚或是未婚的女性都可以穿著,加上用途廣泛,所以可以說是和服愛好者必備之物。

其實,訪問着是近代的產物,明治時代期間,洋服Visiting Dress(Visiting Dress(禮服、社交服)傳進日本,令當時的日本人想到和服也該有相對應的服飾,所以『訪問着』作為社交服而誕生了,用以參加「婚宴、派對、典禮、茶會、相親」等等的社交場所。

而訪問着的特色是衣服上的「絵羽」(えば)。訪問着在左肩到左邊袖子都會有圖案,而大部分的圖案會跨越衣服的縫線,整件衣服攤開來看時,尤如一幅畫一樣。

什麼時候穿訪問着?
  1. 參加朋友結婚典禮
  2. 第一次拜訪未來親家時
  3. 小孩訂婚時
  4. 孩子滿月到神社拜拜時
  5. 新年拜拜時
  6. 小孩入學式、卒業式
  7. 參加正式的茶會
  8. 參加派對
 

浴衣 (日文:浴衣 ゆかた yukata)

穿浴衣的時節

浴衣一般只於6月中至9月初或中旬時穿,和服則通年可以穿著。浴衣原為平安時代貴族們入浴時穿的衣服,直到江戶時代開始,沐浴後當浴袍般地穿著。由於木棉的普及,浴衣的布料由麻變成棉,也慢慢變成可以外出時穿著的和服。在日本,很多人都會穿上浴衣參加祭典、花火大會,或是作為夏天的外出服。

日本把西曆七月七日定為「七夕」,也稱為「浴衣日」,不過也有少數地區繼續沿用舊曆,來慶祝七夕。

浴衣可以穿襪子嗎?

很多人都以為浴衣不能穿襪子,其實穿浴衣是可以穿襪子的。在日本有很多不成文習慣,演變成穿浴衣時需要穿上襪子,例如到訪別人家時穿上襪子,避免把髒污、體味帶進別人家,造成主人的困擾;也有些人因為害羞路出自己的腳指,也會穿上襪子。

此外,日本絕大部分的文化遺產、神社、寺廟,入內時都要脫鞋及穿上襪子,所以預定會去這些地方時,即使穿著浴衣也會穿上或帶上襪子。

青田七六-「馬廷英故居」是市定古蹟,進入老屋時穿上襪子也是愛惜古蹟檜木地板的考量。

兒童與成人浴衣的差別

成年女子浴衣,衣長很長

,同樣一件衣服藉著精巧的著衣技巧,在綁束與摺法的變化之中,為不同身高、身形的女性調整成最適切的衣長。而兒童浴衣、成人男性浴衣則是按身高來做衣服,有較多尺寸可以選擇,著衣方法也相對簡單,因此很多人會買來給小孩當家居服。

第二個區別是腰帶,兒童浴衣都會使用一種叫做「兵兒帶」的薄紗腰帶,只需像包禮物一樣打上蝴蝶結即可;而成人女性浴衣則需使用「半幅帶」,男性浴衣配「角帶」。

成人浴衣使用兵兒帶時只能用作裝飾。

青田七六-七六聚樂部-浴衣背景圖

木屐(げた;GA TA)與草屐(ぞうり;ZOU RI)

用來搭配不同和服的鞋子同樣有「普通、禮裝、木屐」之別。

越是華麗、正式的和服(例如振袖、留袖、訪問着),越需配有金、銀線等較高貴、華麗的草屐。而大家熟悉的木屐規範最少,因此可見各式樣的木屐,或式木屐的替代品,但只能搭配浴衣來穿著。

和服「袴(はかま hakama)」是什麼?

青田七六-七六聚樂部-一般和服與袴的差異

最早出現於日本苦墳時代(西元250年~710年)。平安時代(西元794年~1192年)時是宮中身份高的女性及貴族的服飾,直到江戶時代(西元1603年1867年),當時的社會講求身份及性別,除了宮中女宮之外,禁止女性穿「袴」。大概明治(西元1868年~1912年)到大正時代(西元1912年~1926年),女學生開始穿「袴」,時至今日作為畢業禮的服裝。

明治時代西方文化流入,女子學校相繼創立,但是因為教室都是椅子,衍生了坐下和服會亂掉的情形,也從而開始討論女性服裝的問題,結果政府容許女學生穿上「男生袴」來上課。不過因為「男生袴」過短,一度被禁止穿著。

期間又經歷了洋服與和服的「鬥爭」,直到明治30年出現了像裙子的「袴」,配上皮靴、庇髮(髮型)及蝴蝶結,成為女學生的「校服」。

現在您也可以在台北體驗各式和服與浴衣

青田七六 X 京都桃子和服工作室

在日本家屋裡,體驗日本浴衣文化,穿上浴衣,搭配干菓子喝一杯日本抹茶,在老屋感受日本茶道裏千家茶會作客的氣氛。

和服體驗 創造回憶 日式風情

在日式家屋裡,學習自己穿上和服,跪坐在榻榻米上,讓我們一同細細領略不同文化。

慢步華新街-在台北尋找緬甸風味

沿途景點
南勢角捷運站 、中和社區大學(室內導讀+特納卡體驗+涼拌茶葉體驗)、華新街市場、緬甸街

 

所謂的「緬甸街」,位於中和華新街,包含聚集緬甸移民的街道與巷弄。

1960年代緬甸發生嚴重排華事件,許多緬甸華僑因此移民至台灣,至1980年代逐漸形成聚落,擁有其獨特的飲食習慣及語言。在彷彿置身緬甸的街上,您知道中緬雙語招牌上的貓頭鷹代表什麼意思嗎?您知道魚湯麵是什麼做的嗎?

在大台北地區生活的您,是否曾經駐足此地,好好地坐下來感受周遭氛圍呢?跟著我們來趟異國風情之旅吧!

(照片與插畫取自 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