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青田七六的老楓香

老屋旁曾有一棵老楓香,就像一位長者,一直以來都陪伴在老屋旁邊,默默看著時光流轉。2016年夏天,從台大研究室發來了一個壞消息,採回去的楓香檢體驗出「褐根病」,這種根部的傳染病對我們而言很陌生,對樹木來說很致命。

青田七六-楓香醫治狀況1

 

我們總把後院的綠蔭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突然理解到可能會失去她時,我們開始焦急了起來。縱使有幾位專家表示救治成功機率極低,但老楓香如同家人一樣,我們無法輕易放棄,必須保持樂觀,盡力而為。

看著手邊的檢查報告與公文往返,一季又一季患得患失中,2017年5月,春末近夏初的時節,終於等到期待的綠芽,但接踵而來的兩個颱風,又將剛露出的嫩綠全部打落,向來關心此株楓香的攀樹師爬上去實際檢查並取樣,發現兩側的枝幹皆有乾枯跡象,之後也明顯感受到她的健康每況愈下,在文化局樹保委員三度前來探視後,同意解列楓香的保護樹身分。2018年3月,我們做了一個難過的決定,為顧及古蹟及往來人員的安全,在狀況變得更危險之前,必須要移除。

青田七六-楓香醫治狀況2

對青田七六團隊來說,老楓香是一個正向教材,讓我們學到應如何與自然共存,樹木跟人一樣需要有寬廣良好的生長環境、充足的養分,保持強韌的抵抗力對抗病菌,但人類為生活蓋了很多房子,卻不懂得為她們保留適當的生長空間。樹木也會經歷生老病死,只是我們不一定能見到一棵樹的完整生命歷程,不論新生的喜悅或離別的哀傷,都是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從中我們理解大自然的運作、學習與之共存的方式。

青田七六-楓香活化再利用1

青田七六的楓香還是移除了,但她成為前院樹蔭下的長椅,室內親友歡聚的小方桌,用另一種不同面貌陪著老屋伴著我們,我們希望與所有來到這裡的小朋友、大朋友一起分享這一門課,為這位沉默的家人說些話。

青田七六-楓香活化再利用2

更多老楓香的故事:

2016.08.30 楓香的健康檢查報告

什麼是褐根病?

2017.01.09 學習當樹木的好鄰居

2017.11.10 老楓香給我們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

2018.03.07 與老楓香道別

與老楓香道別

2016年8月,植醫例行檢查時發現青田七六的保護樹老楓香得了褐根病,對我們而言這個疾病很陌生,而對樹木來說這個疾病很致命。

青田七六-與老楓香道別1

老楓香就像一位長者,一直以來都陪伴在老屋旁邊,我們總把她當成理所當然的存在,在理解到可能會失去她時,我們開始焦急,接下來的日子,一直在文化局、林試所、台大、專業攀樹師以及各個植醫團隊之間尋求各種協助、進行各式檢查並討論可能的治療方式,看著手邊的檢查報告與公文往返,心情伴著她的病況一同起伏不定。

夏天我們進行了各種檢查,秋天開始為老楓香翻土施肥,創造一個適合對抗病菌的環境,每天加水2~3次、灌營養劑1次,增強她的抵抗力以打敗疾病,期待冬天休養生息後能在春天發出綠芽。這一季一季患得患失地等待,終於2017年5月我們欣喜發現了新芽,感動跟興奮的情緒在團隊中渲染開來,大夥的嘴角都漾著希望的笑意。但沮喪的是接踵而來的兩個颱風,把剛露出的嫩綠全部打落,之後我們明顯感受到她的健康每況愈下。10月,文化局的樹保委員第三次來現場會勘,經過評估解除了這棵老樹的列管身份,但我們仍不想放棄,對文化局表達了希望能夠觀察到來年春天再決定是否移除的想法,而文化局也予以尊重。

青田七六-與老楓香道別.2jpg

這段期間,攀樹師非常關心這棵老樹,不僅常來觀察她的狀況,也不只一次爬上去採樣,而結果皆不盡理想,如果老楓香傾倒的話,目前的鋼架可能無法完全撐住,所以2018年2月底我們做了一個難過的決定,為顧及古蹟及往來人員的安全,在狀況變得更危險之前,我們要將她移除。3月5日進行了第一次的移除工作,攀樹師登上樹頂取下的樹幹當中,發現內部開始出現腐朽的狀況,而部分樹體已經長出菌菇,不得不承認道別的時刻的確已經來到。

樹木也會經歷生老病死,只是我們不一定能見到一棵樹的完整生命歷程,不論新生的喜悅或離別的哀傷,都是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從中我們理解大自然的運作、學習與之共存的方式。青田七六的楓香或許移除了,但是她的故事我們會留下來…。

青田七六-楓香醫治狀況2

**搶救老楓香的故事:

2016.08.30 楓香的健康檢查報告

2016.08.30 什麼是褐根病?

2017.01.09 學習當樹木的好鄰居

2017.11.10 老楓香給我們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

老楓香給我們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

青田七六裡有一棵年紀比老屋還大的美麗楓香,為後院提供了涼爽的一方遮蔭,穿透繁密枝葉灑下點點搖曳的陽光,是院子裡最迷人的風景。

青田七六-楓香

每一季我們都邀請台大植醫團隊為她檢查,去年夏天,從研究室發來了一個壞消息,採回去的楓香檢體驗出了褐根病菌,這是一種根部的傳染病,病菌會攻擊大樹地底根部,除了影響吸收水分及養分,也會讓樹根海綿化失去支撐力,不但會使樹木死亡,也有傾倒的危險。

青田七六-台大值醫團隊檢查-1

青田七六-台大值醫團隊檢查-2

接到檢查結果,首先通報台灣大學與文化局,來為這棵台北市政府列管的保護樹進行會勘,希望可以找到救治她的方法,同時也請植醫一併為鄰近樹木做根部檢查,確保兩旁庭院安全無虞,提醒大家一起來關心樹木的健康。

青田七六-楓香支架

初始,對於褐根病治療毫無頭緒,我們開始學習相關知識也尋找醫治方法,縱使有幾位專家表示救治成功機率極低,但老楓香如同家人一樣,我們無法輕易放棄,必須保持樂觀,盡力而為。團隊邀請到林業試驗所的研究人員來幫楓香進行應力波檢查,確認楓香內部被病菌侵入的狀態,也做了樹液流檢查,瞭解水分輸送是否正常。醫治超過一年的時間裡,不論是學校研究單位或民間團體,許多人都很關心這棵老樹,提供我們建議與方法來進行治療,甚至遠從日本而來的樹藝師也來看她的狀況。治療期間,為楓香打上鋼架加強支撐力,進行翻土做生育地土壤改良,打入十數根管子至地下,每日由水管注水三次、營養劑一次,希望創造一個適宜又舒適的環境來對抗病菌。

青田七六-褐根病菌蔓醫治過程1
或許老樹真能聽到我們說話,真能感受到我們的情緒,在做完所有的醫治程序後,褐根病菌蔓延獲得控制,我們只剩下等待,等待她重新發出嫩芽。今年5月,春末近夏初的時節,一直不見綠芽冒出的訊息,似乎意味著我們的失敗,海綿化的楓香根部失去抓地力極可能倒下,對於人員還有老屋來說都很危險,團隊開始討論是否要擬文呈報文化局,將她的保護樹身分解除並整株移除,就在公文準備好寄出的那一刻,line群組傳來了訊息,現場的同事告訴我們「發芽了!」。
青田七六-楓香醫治狀況

將近一年的努力,就為看見綠色小芽的這一刻,興奮、開心、感動…沒有任何一個形容詞足以說明我們內心的彭湃洶湧,不過樹醫也提醒我們,或許這只是樹皮上殘存養分的迴光返照,同時今年氣候炎熱,降雨又少,對楓香的復原本來就不利,所以還是要小心照顧及觀察,為此我們進行了第二次的生育地改良,在周遭土壤拌入有機土,依舊每天澆灌大量的水,希望還能見到她努力發出更多新芽。

青田七六-褐根病菌蔓醫治過程2

今夏颱風雖然不多,但小小的嫩葉仍在風雨中消失了,風雨過後,向來關心此株楓香的攀樹師爬上去實際檢查並取樣,發現兩側的支幹皆有乾枯跡象,但主幹上的小枝剝開樹皮仍有微微綠意,似尚留一絲生機,團隊通報了文化局,邀樹保委員三度前來探視,現場以紅外線熱像儀監測,顯示樹枝溫度極高,樹液水分流動極少甚至停止,想救治成活的機會很小,因此同意解列楓香的保護樹身分,在不影響公共安全情況下,也尊重我們想要去除枯枝後繼續觀察主幹的意願。近日,攀樹師開始為老楓香進行枯枝移除的工作,看著工作進行,想到總是堅定地守護老屋的那些翠綠枝葉,實在既心疼又感傷,唯有繼續努力,期望那最後一絲綠可以帶來一點奇蹟。

無論結果如何,對青田七六團隊來說,老楓香是一個正向教材,讓我們學到應如何與自然共存,樹木跟人一樣需要有寬廣良好的生長環境、充足的養分,保持強韌的抵抗力對抗病菌,但人類為生活蓋了很多房子,不懂得為她們保留舒適的空間。我們希望與所有來到屋裡的小朋友、大朋友一起分享這一門課,在老屋裡多說一些老楓香的故事,為我們這位沉默的家人說些話。

樹木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只是我們不一定能見到一棵樹的完整生命歷程,不論新生的喜悅或離別的哀傷,都是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


什麼是褐根病?

 

青田七六-台大值醫團隊檢查-取樣處

更多老楓香的故事:

2016.08.30 楓香的健康檢查報告

什麼是褐根病?

2017.01.09 學習當樹木的好鄰居

2018.03.07 與老楓香道別


2018.10.24 重回青田七六的老楓香 

學習當樹木的好鄰居

樹木和人一樣,需要有寬廣良好的生長環境、充足的養分才會長得頭好壯壯;但和人不一樣的是,她沒辦法用語言表達不適,要搬離生育地也不容易。

人類為了生活蓋了很多房子,雖有一些老樹留下來和我們一起生活,但我們卻不懂得為這沉默的鄰居保留舒適的空間,因為建築物的關係,可能造成土壤水分不足、日照被遮蔽、生長空間狹小…等不同問題,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就會因為抵抗力不足而容易生病。

青田七六-楓香支架
為防頭重腳輕而發生倒塌的危險,首要工作是為老楓香架上鋼架,
除了保護古蹟與人員安全,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更穩固,
不會因為颱風或地震造成二度傷害。


青田七六這棟老屋已經85歲了,而院子裡的老楓香超過100歲,隨著小樹漸漸變成大樹,她的生活空間卻沒有變大,也因此抵抗力變差而讓細菌有機可趁,讓老楓香染上褐根病,我們正努力學習如何照護她,目前在四周進行制菌及土壤改良的工作,改變土壤酸鹼值,希望在這有限的空間裡為她創造一個友善的生長環境,請您一起來加油打氣,期待她回復生命力,等春天到來可以再看見清嫩綠芽。


關心更多老楓香訊息–


2016.08.30 楓香的健康檢查報告

什麼是褐根病?

 

楓香的健康檢查報告

青田七六後院的楓香像一位堅毅的長者
長久以來都矗立在旁默默看著老屋的時光流轉

青田七六-楓香的健康檢查

每一年依季節
我們會邀請台大的植醫來為他做健康檢查
上週四(8/25)便是今年第二次的例行檢查時間

細心的植醫發現有白色菌體
同時側根發生白腐情況,並沾黏土壤石礫、枯枝
雖然地表上的主幹還有主根沒有出現腐朽現象
不過青田七六的夥伴們有提到
最近觀察到落葉很多的不正常現象
所以他擔心可能會是褐根病
因此挖掘了一小段樹根帶回研究室檢驗

青田七六-植醫相片2-blog

青田七六-植醫相片3-blog

在植醫團隊大力協助下
當天晚上檢查報告就出來了
確診是我們最不想看見的褐根病

植醫在報告中提到
整體的樹勢尚佳,應算是早期發現
所以我們馬上通報台大與文化局
盡快確認後續的治療方式

楓香就像老屋的家人一般
現在家人生病了
我們積極與植物專家、植醫專業人士請益
希望為他爭取更多的時間及機會

老屋的楓香有任何的最新進展,我們
也會公布在部落格以及粉絲團給關心它的朋友們了解
目前台大植醫專家已經開始為楓香看診
所以暫時把封閉周圍走道,請大家見諒


一起關心老楓香,期待他早日康復

什麼是褐根病?

2017.01.09 學習當樹木的好鄰居

2017.11.10 老楓香給我們一堂寶貴的生命關懷課程

2018.03.07 與老楓香道別

2018.10.24 重回青田七六的老楓香

帶回研究室,移除樹皮後,發現褐色網紋

青田七六-植醫相片4-blog

植物醫學外診服務_結果報告書_青田七六0825_頁面_1-blog

植物醫學外診服務_結果報告書_青田七六0825_頁面_2-blog

植物醫學外診服務_結果報告書_青田七六0825_頁面_3-blog

什麼是褐根病?

什麼是褐根病?

褐根病菌主要感染樹木的根部
會造成樹木根部白腐,而無法支撐地上部的重量而傾倒
同時還會導致樹皮壞死,無法輸送水分及養分
讓樹木枯萎死亡
在台灣,褐根病菌是常見且嚴重的根部病害
1928年,日本學者便在台灣發現褐根病菌
近十多年來危害漸趨明顯
嚴重危害多種行道樹、果樹、防風林、景觀樹木及文化老樹
這種根系傳染病危害遍部全島及金門低海拔地區

褐根病是怎麼傳染的?

主要是健康的樹木根部
接觸到帶菌樹木的根部或殘骸時被感染
不過褐根病菌可以在土裡病根殘骸中存活數年
所以人為的搬運移植或病土也可能是擴散原因
近十年研究發現
褐根病的孢子經由風力傳播的可能性也大為提升

 

如何觀察是否得到褐根病?

褐根病菌在看不到的地下侵襲樹木根部
所以初期看不見任何病徵
在地上可以觀察到時通常都已非常嚴重

主要外部病徵可以看見:

  1. 葉片稀疏,變小、變黃,枯萎凋落
  2. 末端枝條枯死
  3. 根部覆蓋深棕色菌絲面
  4. 發病末期葉片全部掉落,枯立死亡

少數林木在葉子片出現枯萎凋落病徵後,一個月內便迅速死亡

楓香的健康檢查報告

位在青田街另一處的楓香
因為感染褐根病,葉片已掉光
據知文化局已派員勘查過
這種對樹木致命又不亦被發現的傳染病
唯有透過大家提高警覺來幫助他們了!

 

青田七六-什麼是褐根病?

以馬廷英教授為名的新礦物-雪峰石出現

青田七六-馬廷英教授 (1)
(馬廷英教授於地質系館前留影)

20160604
耕耘與傳承,發現雪峰石的老師與老師在老師故居聚餐  (文/水瓶子)

今日亮軒(馬國光)老師,邀請了王執明教授,還有朱傚祖、俞震甫兩位博士,二位都是地質系畢業,也都是王執明教授的學生。我當年因為上課經常遲到,總是只剩下第一排中間的位置,就坐在王執明教授的正前方,每次上課都會問到我問題,我總是回答不知道,那門課程叫做礦物學。

我很好奇這個研究團隊如何組成的,朱傚祖博士說,登山的時候,黃士龍教授與沈博彥教授想做一些甚麼創新的事物,於是有了找尋新礦物的計畫;在不同機構組成的團隊,幾年前收到了一個1.5 x 1.5 x 0.3公分的標本,是從維也納自然博物館收藏的隕石切割出來,這顆隕石的重量大概是十六公斤,是1979年在阿根廷的一個農田所發現的。

從這個隕石內,台灣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三種不同的新礦石,其中二種礦物(滄波石及馬廷英-雪峰石)目前在地球表面尚未發現;這是一個難得的案例,也說明了宇宙的形成,不只是生物有演化,太陽系乃至於星球的岩石與礦物,也有演化的過程。

這幾位前輩的身體都好好,這可能是地質系出野外的傳統,鍛鍊出喜愛大自然的運動方式,看來就我這個最年輕的學生身體最不好,學者執著於特別的研究,低調的以老師們的名字命名,默默地耕耘,得到國際認證,這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感佩。

馬廷英教授,1950年之後,專心研究台灣海峽的石油、板塊運動、台灣島的成因等,1970年代得到美國地質學家的認可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者,這段時間年紀是五十歲之後,居住在青田七六這故居,今日在此聚餐,亮軒老師帶來了烏魚子、紅酒,酒標還是亮軒老師的畫作。

王執明教授當年被馬廷英教授逼吃生魚片,亮軒老師因為附近的學者每年會送清酒來,而有吃生魚片大餐配清酒的機會,然後是俞震甫博士也說了被王執明教授逼迫吃生魚片的過往,沒想到留日的馬廷英教授,留下了生魚片文化,意外的在青田七六被我們發揚光大了。

最近在做國中的校外教學導覽的時,發現對於地震、板塊運動、台灣島的成因,小朋友都應對如流,這要感謝王執明教授當年在教育部提倡地科要編入課本的成果,只是很可惜的,小學課本目前還沒有地球科學教育。


青田七六-雪峰石研究團隊與老師合照
照片:前排右:王執明、左:馬國光(馬廷英長子)、後排左:俞震甫、中:朱傚祖、右:水瓶子(簡肇成)

以下圖文轉錄自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暨研究所網站

新礦物「馬廷英-雪峰石」的發現

東華大學黃士龍教授、中山大學沈博彥教授、中央地質調查所朱傚祖博士以及中央研究院俞震甫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於今年4月15日接獲國際礦物學會(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IMA)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委員會(Commission on New Minerals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CNMNC) 的通知,他們於2015年底所申請的新礦物命名“馬廷英-雪峰石”(Matyhite) (IMA 2015-121),已獲委員會的審查通過,成為一正式的礦物名字。這是繼滄波石(紀念顏滄波教授)後,第二個為紀念台灣知名地質學家馬廷英教授(字雪峰; Ma, Ting Ying H.)所命名的新礦物,意義非凡。

台灣研究團隊於2013-2015年期間經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與電子微探分析的詳細工作,於阿根廷發現的D’Orbigny鈦輝無球粒隕石中鑑定出三種新礦物,並分別通過國際礦物學會的新礦物命名審查:包括Kuratite(IMA 2013-109)、滄波石(IMA 2014-110)與雪峰石(IMA 2015-121);由同ㄧ團隊在單一隕石中發現三種新礦物,這在國際礦物學或隕石學研究領域應是罕見的案例。

雪峰石屬於尋常發生於隕石中的磷鈣礦 (merrillite, Ca18Na2Mg2(PO4)14) 類礦物,分子式為Ca18(Ca1□1)Fe2(PO4)14。雪峰石是磷鈣礦其中的鎂離子為鐵離子取代,鈉離子為鈣離子共伴晶格空位取代所造成的新礦物,其獨特的成分異於諸多發生於火星與月球隕石中的其他磷鈣礦類礦物,因此符合新礦物命名的標準。雪峰石的化學成分為(Ca17.82Sr0.09REE0.09)Σ18.0(Ca0.90Na0.11K0.01□0.98)Σ2.0(Fe1.90Ti0.02Al0.04Mn0.01Mg0.01Ni0.01Zn0.01W0.02)Σ2.02(P13.55Si0.51)Σ14.06O56,可簡化為Ca18(Ca1□1) Fe2(PO4)14,且具有菱方晶系結晶構造(R3c; a = 10.456(7), c = 37.41(3) Å)。

根據岩相分析,雪峰石、滄波石與kuratite,這三種新礦物應該是D’Orbigny隕石形成末期的產物。而在D’Orbigny隕石中存在雪峰石與滄波石兩種起源與產狀絕然相異的磷酸鈣化合物,更直指鈦輝無球粒隕石的形成除了尋常認知的單一岩漿分化凝固機制外,更包含氣體、液體、或外來岩漿的侵入;這些複雜的機制尚待進一步的釐清。此外,雪峰石、滄波石與 kuratite這三種新礦物共存於一個隕石標本,不僅透露了宇宙鐵鈦鈣磷酸鹽與矽酸鹽物質的分佈、結晶化學,以及太陽系演化初期的相變化情況,也如同碳、鐵、石質隕石,影響了地球甚至宇宙的生命形式。

馬廷英教授為遼寧省金縣人,字雪峰,英文名字 Ma, Ting Ying H.中的H.就是雪峰。1899年出生,為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及海洋地質學家,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與第一任系主任。馬教授一生治學嚴謹,他的研究確立了珊瑚生長速率與海水溫度的關係,強力支持”大陸飄移”假說,也成為今日”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基礎。馬教授於1979年辭世後,1980年2月,總統蔣經國特頒褒揚令表彰馬廷英教授。中華民國地質學會則於1987年7月16日通過設立 「馬廷英青年論文獎」,以紀念這位地質學大師,並表彰馬教授一生奉獻於地質學研究的成就。

2016-05-23_00001-台大地質系網站相片下載

(按:鈦輝無粒隕石是一小群具特別化學成分及礦物組成的無球粒隕石(achondrite),目前的研究認為這類隕石可能源於一約100公里直徑且具金屬核的小行星,這個小行星形成於太陽系初期,年紀較碳質球粒隕石(carbonaceous chondrite)中最早形成的富鈣鋁包裹體年輕約2百萬年。鈦輝無粒隕石的成因目前尚有爭議,可能的成因有:(1)碳質球粒隕石部分熔融;(2)碳質球粒隕石加碳酸鹽類礦物在高壓下熔融;(3)撞擊熔融;以及(4)星雲凝聚沉澱。)

多福窗

通常傳統日式屋舍大多使用紙門,但在青田七六裡面幾乎都是玻璃門窗,而這類的玻璃門設計也都是從紙門轉變而來的。

明治(1868-1912)末期,一般日式住宅開始使用玻璃這樣材料,在當時玻璃屬於貴重物品,所以可以使用整片透明玻璃在門窗上,可以說是有錢人的象徵。

緣側的大片玻璃門給人明亮舒適的寬敞感,仔細看看倒影的邊緣都彎彎曲曲的不是很直,這些水波紋就是手工老玻璃的證明,雖沒有現代科技製造的玻璃完美平整,但是卻有其獨特的細緻韻味。

因為早期日本沒有掛窗簾的習慣,如果全部用玻璃會太亮,因此出現了磨砂玻璃用以阻擋陽光,同時也可以兼具保護隱私的功能。

座敷裡的磨砂玻璃上,還有有馬廷英教授小兒子孩童時期練習書法的字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磨砂玻璃上的光影頗有水墨風情

雙軌拉門是日本獨一無二且世界各地皆看不到的特殊建築工法,而無論是已被廣泛使用的雙軌拉門,或是磨砂玻璃,其實都是受到傳統日本紙門的影響。

各類型的紙門都有屬於自己的名稱,承襲紙門設計的玻璃門卻大多沒有正式的名字,不過青田七六內的玻璃門有一個很喜氣的名字叫「多福窗」,「多福窗」是玻璃門樣式中難得有取名字的形式。

因為玻璃易破,所以底部通常是使用木板居多,不過青田七六緣側每扇玻璃門下方仍維持使用三塊長方形玻璃,但也因為容易破損,所以你會發現不同時期鑲補上去的不同形式玻璃,也頗趣致。

連結足立家與馬家緣分的老屋

走到青田七六的緣側,會看到掛著一張海報,內容是去年足立仁教授長子足立元彥先生帶著他的家族來訪兒時住居所事情,如果你有到老房子裡面來,歡迎停下腳步看一看。

足立家族來訪海報

 

回到兒時的家:足立元彥夫婦來訪

從未謀面的家:足立家族回來了!

回到兒時的家:足立家的女兒回來了

足立元彥信件內文摘選:

‧‧‧對於自己出生成長的家,能夠被您們如此珍惜保存下來,除了表達我的感激之意外,也打從心底感謝, 非常希望日後仍然有機會能夠再次拜訪,也祝福各位未來能夠更加的活躍和順利,謝謝你們。

亮軒老師感言:

於我而言,足立一家是很神秘而又讓我好奇的。在和平東路口的國立編譯館門前,大約在十年前了吧?展出了從日據時代開始的青田街的過去。那時,我方知足立一家。便想起了小時候在大書櫃的大抽屜裡見到的幾張黑白照片,小小的,幾個小娃娃在後院的游泳池裡戲水。數十年後青田七六開張,那一方游泳池早就夷為平地,現在是廚房跟外面木質地板的地方。

世事難料,曾經有人在青田七六開張時,想找到當年台北帝大足立教授的後代一起參加開幕典禮,然而一點頭緒都沒有。什麼都會想到,包括他們是否依然在世?我們算了一下。要是足立教授的長子今天還在的話,應當七、八十歲,在日本,不算老。

真沒想到有一天足立元彥—足立教授的長子—會光臨青田七六。曾經在那個小小游泳池裡戲水的男孩,已經八十多歲了。他是一位基督教的宣教士,帶著他的三代家人與親友信眾造訪故居,神賜予的恩典,感受深刻。

從足立教授到先父馬廷英教授到如今我們相遇,百年悠然而去。世事如風,人世無常,居然能在他與我童年成長的地方,特別是同一間臥房把臂言歡,恍然如夢。良辰易逝,美景常存,這一方照片,凌越了不同國族百歲中的烽火與滄桑,兩位白髮老人證實了難以道盡的歷史糾結,也證實了簡單人性之可貴。

—亮軒 謹誌—

足立仁教授外孫女竹內佳江信件內文摘選:

這次去拜訪青田七六的時候,能獲得您們親切的招待,以及快速完成我個人任性的願望,將複印好的祖父資料寄給我,真的十分感謝。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從研究學者的角度認識祖父的機會。

在日本80年以上的老屋還能被保留下來,是比較罕見的。對於青田七六究竟是花了多少心力,才能變成一間小餐館的這件事有一些好奇。整體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當看到那個古老的食器擺放架(菜櫥仔)還能夠持續被使用時,我真的很驚訝!很高興它能夠被如此珍惜的使用著。

如今能夠帶著孩子們一起回到對母親來說十分懷念的家,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孩子們也非常高興,一直說還想要再去呢。‧‧‧